= 鑼音不絕 =
究竟要如何才能稱得上是一面好鑼,林師傅說,鑼的作用既是為了宣告、傳訊,則不論是小鑼,或開路大鑼,音色都必須達到長、遠、穩、沈的境界,話說到此,林師傅便掛起兩面尺寸相近的鑼當場示範起來,且聽這兩面鑼聲,一是音短、傳音速度慢且音量較小;另一面則是音長、傳音速度快、音量較高,結果當然是後者優於前者,因為後者不僅傳音效果佳,由於傳音快,在連續敲擊時才不致斷音

,相當適於演、奏場合所需。

 

能在同面積的鑼中造就出不同的音色成果,這絕非模製的鑼可及的,這也正是林午銅鑼堅持手工而獲得讚賞的主因,林烈旗師傅站在父親的肩膀上從小耳濡目染,雖然沒有第一步研發的艱難與危困,但除了傳承之外,他還是嘗試著精進與突破,在銅鑼面積的超越是一環,而新用途的開展又是一環,原以為鑼只是一聲的響脆,但在優劇場、朱宗慶打擊樂團的創意撞擊之下,他開發出十三個音階的銅鑼組,將鑼晉升為精緻樂器的夢想就此有了開端-又是一位追求更多可能性的勇者。
林師傅坦言光是製鑼其實很難維生,但既然是家族的光榮,無論如何都會將這份難得的技藝傳承下去,除外,林家兄弟在多年前有了一項共識,就是有朝一日為那些從父親時代就不斷蒐羅的各式自製銅鑼,造一座博物館,讓更長遠的後代及其他有心者能共享這一份珍貴的台灣銅鑼史料財產。看著林師傅眼中閃爍的光芒,我們幾乎可以看見一座銅鑼博物館,偶有不絕的參觀人潮,就那麼近在眼前。

 

 

 

 
第1頁第2頁第3頁第4頁第5頁第6頁第7頁第8頁第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