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管的三大樂器-清奏鑼鼓、鼓吹與絲竹
演出北管戲時,他們退居幕後擔任後場伴奏;而子弟排場聚會時,他們又躍然於幕前,成為小型演奏會的要角、靈魂。所謂的北管器樂,實際上是一個編制完整的樂隊,共含有三大部份:「鼓板類」:包括拍鼓 (頭手鼓)、通鼓、扁鼓、板及梆子,其中除了音色、力度、節奏變化外,還需以擊奏時的手勢動作指揮整個樂隊,因此老練的頭手鼓師也就等同於一般樂團指揮的角色。而節奏性的樂器除了鼓板之外,還有所謂的「銅器類」,主要是由二至六尺



的大鑼,以及響盞 (類似京劇中的小鑼銅) 來共組一個鑼群,其中大鑼是被廣泛的使用於非職業的子弟排場中,用以壯大演出的聲勢。一旦鼓板及銅器類結合之後,便可構成北管器樂中的「清奏鑼鼓」,雖然無法獨立演奏,但卻負有指揮樂隊及戲劇串場的重要功能。

 

「鼓吹樂」:樂器包括有大吹 (嗩吶) 、小吹 (噠仔)、品仔 (笛子),其中大吹
幾乎是北管吹類樂器的靈魂,有獨到吹奏功夫的好手通常熟知所謂的「循環換氣法」,在遇到長樂句或連續反覆的部份時,必然不會因為換氣而中斷整個曲調,如此好手在北管館閣中的地位,足與西樂中的首席演奏者相比擬。
見識鼓鑼、鼓吹的熱情,第三大器樂-「絲竹樂」,則讓我們認識北管優雅的一面,絲竹樂又稱「絃仔譜」,由弦類及絲竹樂器共同合作,一般在子弟排場時可以發現蹤影,或者獨立演奏,或者為細曲演唱者進行伴奏。活潑的北管,就連樂隊、樂器的編制也充滿彈性,除了與館閣的經濟能力有關之外,在今天能全數俱備的北管樂隊似乎已不可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