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鑼音不絕 =
因為替各行各業製造銅鑼,多少也學會銅鑼打擊或表演的林烈旗表示,每一個行業需要的鑼各有不同的特質需求,像是北管大鑼聲音要深沈長遠,獅陣的大鑼聲音要高要硬,至於花鼓陣用的馬鑼聲音則要清脆短促。其他像鑼面帶有弧度而無鑼臍的響盞、沙鑼,誦經用的帽子型雲鑼,或是傳達信息鑼面平平的馬鑼,都有不同的角色功能,在音色上也需作不同調整。這些音感的判斷都不是三年四個月

 

 

的學徒生涯能夠訓練出來的,也不是翻模塑造的機器銅鑼可以達到。
林家父子製鑼、敲鑼了半輩子,對於鑼自然感情深厚,十分疼惜。林烈旗表示,敲銅鑼不必用力,好的銅鑼只要拿起鑼槌,平行地對準鑼臍敲下,就會有勻稱悠遠的聲音。他還說,老一輩的人懂得惜物,銅鑼出巡時,老一輩的人懂得惜物,銅鑼出巡時,經過大太陽的曝曬,銅的溫度太高,銅鑼就會失聲或破聲,這時會用濕布不斷擦拭,等到銅鑼降溫後再敲擊,自然就會恢復優美的音質。「過去經常有孫子輩拿著祖父購買的銅鑼回來調音,然而現在人比較不愛惜,只知道用力敲,經常敲了幾個月,就把鑼敲得變形變音。」製鑼的人忍不住地嘆息道,雖然這麼一來,生意會多些,但林烈旗情願敲鑼者愛鑼惜鑼,用得長久。
長時間的做鑼,在日夜的敲打聲中,林家父子的耳朵都有一些重聽,林烈旗還開玩笑,「這樣夫妻不容易吵架,因為老婆唸什麼我根本聽不到。」對於這冷門又辛苦的技藝,林家一路走了下來,究竟為什麼?「這做鑼,不是一年兩年就能學好的,我都摸了半世人,而我們家也研究了三代,就這麼斷去實在太可惜。」林烈旗表示,他們兄弟互相都有這樣「不能斷」的共識,因此對於第三代有興趣的孩子及姪子們也儘量培養。傍晚時分,一位幫往生者作法事的黑頭道士來找林烈旗,請他幫忙把久變黑的銅鑼洗亮。「我們家作道士已經三代,三代都使用林家的銅鑼,鑼聲好,法事作起來才會漂亮。」每每遇到這些代代都是林家銅鑼的愛用者,拿出使用近五、六十年的銅鑼來整修調音時,林烈旗表示:「這就是最令我們安慰而高興的事情了。」